您当前的位置:聚焦 >  >> 正文
北京中医药振兴仍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_环球新动态

时间:2023-03-15 08:02:16    来源:经济参考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,北京中医药振兴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传承创新发展面临诸多问题,比如中医药发展理念、方法仍旧落后,惯性发展、线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仍十分严重,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还比较浅显,对利用现代科学讲明白说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还没有明确的路线图,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尚未形成。

屠志涛认为,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要以问题为导向,破解以“发展卷”答“改革题”。

一是落实“三大特色”回归,实现三个转变,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。要推动中医药从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,从现代医学研究中医向现代科学研究中医转变,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转变。从设施落成、理念形成、行为养成三个方面,推进中医药融入群众生产生活,推动“健康理念”回归。强化对病种、病人、病情、病症、病证的综合考量,强调人体内部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与外部的“天人合一”,推动“整体思维”回归。利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,助力基础理论阐释、临床经验凝练和科技成果创新转化,推动“大数据特点”回归。

二是强化“三大关系”扭转,捋顺发展脉络,是中医药现代化沿正确轨道发展的根本保证。进一步扭转医和药的关系,推动医药圆融工程,聚焦中医药全方位服务模式,培养具备中医中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,深度破除“医不懂药、药不懂医”的弊端;进一步扭转一二三产关系,以临床需求和疗效为导向,倒逼中药生产、种植等一二产业,提升中药质量,深度破除中药供应方市场牵制临床用药、影响疗效的弊端;进一步扭转中医西医关系,坚持中主西随、西为中用、能中不西、先中后西,让中医药在中医临床上真正占据主导地位,坚决扼制中医边缘化、成为补充医学替代医学的趋向。

三是深化“三个固化”破题,实现科技、教育、人才三大战略一体化,是中医药现代化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。受西医管理体制的影响,中医药在诊疗服务、科研创新、人才培养等都存在被“西化”而形成固化模式的问题,桎梏发展亟待改革。要统筹服务、科研、教育和人才培养,推进一体化改革,在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和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、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,完善多学科、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制和合作平台,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,加速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,并匹配构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,突出中医药人才“中”的特性。

四是催化“三大空间”拓展,实现五种资源转化,推进中医药产业化,是中医药现代化扩容发展的动能所在。由于与时俱进能力不足,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,中医药学术空间被弱化、服务空间被挤占、生存空间被缩小,亟待拓展。要填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、新兴学科、薄弱学科、交叉学科研究的空白,推动中医药学术向更广阔领域发展。要在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保康上锻长板补短板,提升效果,拉长中医药健康服务链条。要强化中医药卫生资源属性的同时,充分推进卫生、经济、科技、文明、生态资源多元价值的互相转化,加速中医药产业链延伸。

五是优化“三大体系”重构,创建新格局,是中医药现代化夯实基础的支撑保障。完善固化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长效机制,解决中医药服务不均衡问题,提升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,构建融防治保康于一体、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。深入推进医教协同,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教育化,夯实医针药互融人才培养基础,构建师承教育贯穿始终、院校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衔接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。破除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“以西律中”的弊端,探索建立价格动态调整、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和职称分类评审等机制,构建遵循发展规律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政策保障支撑体系。

关键词: